* 這篇文章會以本身美國念書與工作的經歷為主,自吹自擂在所難免,這邊先打個預防針。
Blog經營越久,發現越來越不想在文字內容碰觸跟隱私有關的事情。不過想想也許台灣社會給年輕人的挫折感很重,不如分享一下自己過去的經歷,給大家參考一下阿財的美國經驗。
偶爾和人聊到自己美國念書的經驗,會得到「喔,真是有錢人」這個註解。會這麼說就真的代表你我真的很不熟。
誰跟你有錢阿!
雖然和大多台灣父母一樣過度保護,但大學期間阿財就經濟獨立,GRE區區萬元補習費還害我卡債揹了一年餘,畢業之後偶爾也要負擔家裡的房租。簡單的說,阿財不是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
為什麼想去美國唸研究所?
阿財本身不是資優生,事實上讀書方面並不特別在行(證據:高中幾近留級),那為什麼大學畢業之後想去美國唸研究所?一方面是嚮往美國,二方面則是把前進美國看做是個機會。
回想2004年,某天下午手上拿著澳洲打工渡假的傳單,幻想著如果花一年時間去澳洲闖蕩一年,回來之後要做什麼?家裡的經濟可能已經開始要算一份在我頭上,一趟玩下來雖然輕鬆,但對經濟現況沒有長遠的幫助。此時想起大學時代曾經抱持著的美國夢。(題外話:這張傳單後來傳到好友阿豬手上,懷疑因此造就了澳洲打工渡假的先鋒,這感覺就像看到畢福撿到自己的運動畫報而發達般玄妙阿!!)
美國夢的種子是大學時期女性友人(簡稱女友)幫忙種下的。當時這位女友帶著家人的期許,大三暑假即籌備著出國唸書所需的GRE與TOEFL考試。這位女友當然也對阿財抱持著相同期許,於是整個夏天幾乎就是在南陽街渡過的。和所有大學生一樣徬徨,社會系的背景更添幾分未知數,當時其實想著是不是畢業後試試看當時還很夯的廣告業,還是要和大家一樣擠破頭考個管理學院的研究所。每次和女友提到這個話題,結果總是換來兩張臭臉。總之即使當時還沒做下決定,GRE和TOEFL倒是都拿到個不差的成績。
隨著畢業後女性友人獨自出國唸書造成關係疏遠,有好一段時間,美國夢變成一個掛在嘴邊的天方夜譚。最後真正臨門一腳,是破斧沉舟的賭注 – 去美國唸研究所畢業之後,在當地當個賺美金的「台勞」,以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決經濟困境。
唸書的錢哪來?
阿財申請上的研究所 University of Michigan(簡稱UM) 是一間學費比擬私立學校的地方,每學期學費約47萬台幣,四學期下來光學費就要188萬台幣。阿財沒有富爸爸,而且和獎學金無緣,當時的心態其實就像創業一樣,預期畢業之後可以開始獲利,所以先找銀行融資一番。
美國學府大概也見慣了繳不起學費的學生,入學前會要求學生提供財力證明。有勞好友的信任,當時請朋友把大把鈔票轉入我的戶頭,開立存款證明之後再把錢轉回。有了財力證明,UM 相當親切地寄來入學許可,拿到這紙許可之後,阿財就向銀行洽詢利率划算的就學貸款。80萬貸款上限雖然只是學費的二分之一不到,但至少可以順利混進美國,其他的就走一步算一步了。
UM每個學期僅四個月左右,四個月過後就是另一筆學費支出,因此入學的那一天就開始金錢與時間的賽跑了。和成功的創業一樣,要拿到這個學位,除了不被當掉,最要緊的就是開源與節流。回想唸研究所期間,每天猛K數不盡的論文之外,就是課餘時間上網找個網拍代購的產品,同時加緊腳步寫蘋果書,以及找個學校提供的打工機會;至於節流,則是想盡辦法把四學期的課程濃縮到三個學期搞定。
學院課程兩年的設計有它的道理,縮短到一年半勢必要有所取捨。這段期間阿財犧牲了些許成績上的表現,以及許多睡眠時間。回想第二學期拿了18學分的課(一般建議12學分),同時在寫OS X Tiger的書,四個月期間每天都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經歷此般整頓,最後財務短缺還是得出動親友支援,到最後念完書,粗估個人債務大約台幣百萬,沒關係,依照學院職業諮詢的畢業後學生薪資試算,在美國找到工作的話,這筆錢半年就賺回來了。
找工作也需要投資
一年半的研究所課程搞定之後,辦妥畢業手續,接著就要想辦法找個美國工作了!UM 之所以貴為名校,在於他緊鄰美國汽車首都底特律。自從底特律蕭條之後,當地的就業環境就不若以往,對於阿財嚮往的科技業,真正淘金所在是美國西岸的舊金山和西雅圖。至此的挑戰才進行到一半。
目的地鎖定之後,手頭只有一家公司的面試通知,緊接著勢必要四處奔波找工作,此時需要一台跑得動的汽車,以及一筆用來四處投宿的盤纏。算一算買車加盤纏,三個月內找工作大概需要台幣十五至二十萬,看著緊繃的銀行存款,當下決定暫緩領取畢業證書,最後一個學期的學費先欠著,等找到工作需要辦手續的時候再說吧,就當它是二胎轉投資了。2007年的開始,就和處境相似的好友豐豐開著價值台幣六萬多元的大寶前往西岸了。
還好當時留了這一筆找工作預算,幾個月間在西雅圖與舊金山之間來回奔波數回,終究是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關於奔波過程,因為記憶不好,只記得期間13到16小時的車程很累,感興趣就看看當時的隨筆了。
舊金山科技業的工作薪資
行文至此,到底去美國唸書可不可以投資?說實在,我也不敢幫你打包票,除了前面提到的學費障礙,找工作還得面臨簽證障礙(阿財運氣好有拿到),在美國職場勢必考驗最基本的語言能力與專業領域的真本事。如果你和阿財一樣背後沒有金援,唯一可以達成的方式就是拿出創業般的精神了。最後不免一問,這麼做,值得嗎?
以阿財當時身處的舊金山灣區/矽谷科技產業來說,研究所剛畢業的薪資,大約是年薪美金5萬至10萬,端視專業領域以及談判技巧。換算一下,相當於每個月的薪水是台幣13萬至台幣25萬,阿財覺得這個槓桿的效益是蠻高的。
總之我是賭了,而且還算小贏。如果對自己的能力和毅力有信心,成功的機率相信是比中彩卷大很多的,而且套句俗話,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不管怎樣,這經驗是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