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香港等地, 大概是因為以前小時候上英語課老師都會要大家取一個英文名字, 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夾帶一個和我們自己名字不太相關的外國人專用名字, 像我叫做Bryan. 到美國之後, 如果我跟大家說我叫OOX, also known as Bryan, 他們都會覺得很奇怪, 有些甚至會問說這樣叫你會不會介意之類, 嘖嘖, 害我對這個使用了十幾年的英文名字產生了認同問題…
Bryan這個名字真正出現應該算是高中的時候吧, 當時忘記是為了什麼原因, 開始幫自己找一個英文名字. 雖然當時最喜歡的歐美人士是唱歌的Prince, 但是直接叫自己Prince感覺又臭美又欠扁, 所以就放棄了. 第二個欣賞的歐美人士是男子氣概的Bryan Adams, 唱搖滾情歌真是一把罩, 真希望有一天可以和他一樣酷, 因此就先從盜用他的名字開始吧! 於是Bryan這個名字從此就和我產生關連了.
對一些朋友來說, 多取一個名字感覺有點鳥, 好像自以為帥氣的樣子, 其實就是如此! 從古代以來, 中華文化圈的人們就會帶有一堆名字, 像是有個寫詩的傢伙叫李白, 他覺得叫李白太無聊所以就稱呼自己”太白”, 然後因為他很會寫詩, 所以別人幫他取了綽號, 看到他都會稱呼他為”詩仙”. 嘖嘖, 如果這樣解釋其實就真相大白了, OOX是父母給我的名字, 不過我想當情歌搖滾漢子所以幫自己取了Bryan這個名字, 然後碰巧因為人很阿財, 所以朋友幫我取了一個聽起來很阿財的名字, 看到我都直接叫我阿財. 這種多個名字應該也算是傳承了一種文化, 感覺還蠻有特色的喔!
不過, 雖然Bryan這個名字很酷, 但是也因為太酷了所以很多人也想叫Bryan, 自從到這裡之後已經遇到四個叫做Bryan的人, 其中兩個人還會同時出現在教室裡, 這種感覺有點像穿了新鞋出門覺得很酷, 結果遇到兩三個穿一模一樣鞋子的人… 所以最後決定向外國人自我介紹的時候還是先講自己的本名OOX, 發現他們不太會發音的時候再通知他們稱呼我Bryan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