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致勝八大祕密鐵則

King of the world
蘋果的成功並非偶然, 很明顯地他們掌握了其他公司沒有的祕密… Mike Elgan, ComputerWorld的特約專欄作者, 歸納了八項蘋果公司的祕密成功之道.

祕密一: 工程師協助設計, 無一例外 (Engineering supports design — no exceptions)

簡單地說, 設計師在蘋果公司的地位相當重要, 設計由設計師主導, 再交由工程師協助達成設計目的. 這句話很多電腦業界的設計師聽到了之後可能會感動到哭出來, 現實世界裡面, 工程師憑藉著別人聽不懂的專業知識, 驕傲地主導了大多數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設計, 同時也設計出只有工程師懂得使用的怪物.

祕密二: 少即是多, 越簡單越好 (Fewer is better)

“產品應該具備民意基礎, 我們的產品設計必須聽從市場分析師的建議, 創造完整的產品線符合各個市場區塊的需求…”

才怪!

除非遇到熱愛資訊產品的玩家, 否則一家公司推出一系列的產品, 奢望所有消費者都花上數小時研究期間的差異進行選購實在是太抬舉自己了. 蘋果公司很清楚地劃分產品線, 筆記型電腦以MacBook Pro與MacBook區分專業與一般用途, iPhone簡單地以兩種不同容量區隔預算拮据與闊綽的消費者; 僅iPod這個相對成熟的市場, 才得以進一步以明確的功能和容量差異區分產品線.

祕密三: 經驗就是產品 (The experience is the product)

蘋果的消費經驗, 至少在西方世界, 是從開始到最後都是優雅亮麗的. 第一步踏進Apple Store的門市經驗, 所有產品玩夠摸夠, 待在裡面用Mac上上網體驗一下, 一直到產品買回家之後打開那個漂亮的包裝, 甚至謹慎到讓大家搶著一步一步拍下開箱照放到網路讓大家聞香, 更別提軟硬體設計的優雅. 整個消費的經驗可以說就是資本主義的教科書.

祕密四: 產品即產品本身 (The product is the product)

以台灣為例, 上市公司風雲叱吒, 財報與市場分析滿天飛, 不過把視野拉大來看, 這家公司提供的也不過就是所研發生產的電子產品, 目的是讓消費者滿意. 所有其他財務和商場的爾虞我詐都是其次, 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東西作好! 老師在講到底有沒有聽懂阿!! 股票上市了不起嗎? 產品作好最重要啦!

祕密五: 你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因此, 滿足那些有品味的即可 (You can’t please everyone, so please people with good taste)

成功的電子產品製造商的邏輯是這樣的: 你開發生產了一個產品 > 這個產品吸引了消費者 > 消費者都來買. 問題是要怎麼了解消費者的偏好呢? 目前主流的方式當然又是那該死的市場分析, 問了一堆結果得到的答案只會讓自己的市場定位更加困惑. 蘋果的市場定位很明確: 鎖定高階市場, 東西賣貴一點, 毛利高一點, 同時名牌效應也會讓品牌價值跟著水漲船高.

祕密六: 忘掉過去 (Leave the past behind)

簡單地說就是必要的時候要不顧反對停止支援和相容古早的產品. 以蘋果而言, 也許許多老用戶會哭著說蘋果放棄了OS8.6或OS9, 嘖嘖, 看看今天OS X能做到的, 除了既有的文書和影像處理, 又多了軟體開發與伺服器, 這已經不是舊系統可以想像的了. 和舊系統一刀兩斷, 一來新軟體的開發不會綁手綁腳, 同時又可以把資源集中在新產品的研發.

祕密七: 產品名稱很重要, 非常非常的重要 (Product names are important. Really important)

簡單的例子: iPhone的同等級競爭產品包含了Blackberry 8800與LG KU990.. 恩… 一個是真正的名字, 其他是密碼式的名稱, 消費者心目中的產品印象高下立見.

祕密八: 運用群體認同的力量 (Group affiliation is the driver)

去過幾個蘋果電腦相關的討論區就會發現, 蘋果迷通常展現了政治和宗教狂熱般的獸性熱情, 罵微軟不遺餘力, 同時自居高級有氣質的蘋果用戶. 蘋果產品也許功能和規格不見長, 但是包裝出來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態度也把這個電腦產品提升到和買車買衣服一樣的消費層次.

結論是大部分成功的電子產品和廠商採用了上述其中幾項祕密鐵則, 不過唯蘋果掌握到箇中精髓, 這也是這家公司榮登電子產業聖杯地位的經營之道.

本文內容參照Apple is Number One整理.

4 thoughts on “蘋果公司致勝八大祕密鐵則”

  1. 在這個八大鐵則當中,我想別人想做而一直無法成功的便是去達成“經驗就是產品“這一條。在台灣我們能夠選擇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種類無疑地比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還要繁多,但是這麼多年來,我看過種種電子產品的包裝設計以及廣告行銷,絕大部份仍以向消費者推銷產品所擁有眼花撩亂的功能作為主要的賣點。而蘋果的產品即使是以在包裝盒中的姿態,擺在店頭的櫥窗中,即使人們對它的功能點也不了解,但不少人也會感覺到產品的氣質似乎不同於其他擺在它周圍產品之上,蘋果產品外盒的幾乎就是產品本身精緻的商業攝影,沒有加上對產品眼花撩亂以及世俗的規格說明,而ipod nano以及ipod shuffle的新包裝設計,讓產品盒本身就是一個小小的展示櫃,你可以直接望進去看到產品優雅的身形。於是乎,蘋果設計師的目的達到了,他們希望他們的東西即使連擺在櫥窗內就要開始給人們不同以往的經驗。

  2. 恩恩… 透過產品包裝進行溝通, 似乎得謹記”少即是多”的原則…

    不過除了櫥窗經驗之外, 我想蘋果的產品魅力還得透過其他管道來達成. 透過哪些管道與哪些方式, 也許值得進一步討論喔?

  3. 歐~

    股票上市公司沒辦法, 總是得在量與質之間找到極大值. 目前看來走這個俗民路線 (鏡面螢幕, i胖)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 犧牲一些死忠蘋果的堅持(反正總是會買), 同時多吸引一些Windows PC與他牌MP3的用戶.

    附帶一提… 你的blog這麼久沒更新是怎麼回事!!! 賺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