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公路與林道的公路越野車


圖片來源: cycleexif

公路越野車可以說是全方位的自行車種。它同時具備了公路車的車型設計,以及登山車的巧克力胎,同時兼具了公路車高速奔馳的性能,以及登山車橫越泥濘石礫的天份。在任何可以想見的騎車場地 – 舉凡通勤、林道,乃至長途跋涉的旅行,幾乎有公路越野車的蹤跡。像這樣all-in-one的自行車,根本就是單車界的瑞士刀阿!


起源

公路越野車的設計起源,和其他競速車種一樣來自特定比賽的需求 – 公路越野賽(Cyclocross)。相傳公路越野賽始於百餘年前選手們私底下的競賽,參賽者們會比賽看誰可以先騎到下一個村莊,而且不拘路線,因此選手們通常是以最短的直線距離衝往目的地,通過農地、河川與草原,並跨過圍欄、石階等障礙。


1965年 Jacques Anquetil 圖片來源: Cycling Art Blog

公路越野賽的歷史和環法賽接近,賽期剛好互補 – 一個是夏天,一個是秋冬。自從1910年的環法冠軍Octave Lapize 將其勝利歸諸於平時公路越野的訓練,這項單車活動從法國一路野火般燒到歐洲各地,尤其今日公路越野賽最夯的荷蘭與比利時。

下面這部影片捕捉了早期的公路越野賽(1950),參賽的同學們似乎都狼狽得挺開心的:

公路越野車的設計

最早的公路越野賽是直接使用公路車或旅行車,但隨著這項競賽日趨成熟,專門設計給這類比賽的自行車即浮上檯面,今天我們看到的公路越野車,即是專門為這種追求速度的混合地形競賽而生的交通工具。

公路越野車之於公路車,如同龐克之於搖滾樂,本質相同,卻又自成一格。

設計上來說,公路越野車和一般的公路車相當接近,主要有下列六項差異:車架前後叉空間,輪胎,煞車夾,走線,前叉強度,與齒輪比:

1. 前後叉空間 相較於公路車,公路越野車的前後叉空間較大,這個設計的用意分別是讓隨著輪子黏上來的泥巴可以通過,不必擔心泥巴塞住車架而影響到輪子的轉動。


前後叉的空間(clearance)較寬

2. 輪胎 通常公路越野車的輪胎,會選用那種表面和登山車一樣有顆粒狀的設計,選這種輪胎的目的和登山車一樣,用來增強輪胎排水排泥的功能。在競賽的環境下,選手也會依天氣和路況,選擇不同胎紋的輪胎。一般來說,公路越野車的車胎寬度介於30mm至34mm。


顆粒狀的輪胎是公路越野車的最大特徵

3. 煞車夾 公路越野車通常採用吊煞(cantilever),用意其實也和車架前後叉空間加大一樣,方便泥巴通過輪子,不會卡在煞車上面。各位可能會問,既然怕泥巴,為何不跟登山車一樣改用碟煞?2010年之前UCI規定不行,不過目前這個禁令解除了(聽說要歸功於Shimano),可以預期適用於公路越野車的碟煞會紛紛出籠。


公路越野車上最常見的吊煞

4. 走線 公路越野車最常見的設計是變速線與後煞車線三條,全部走在上管的上面。變速線從下管下面改到上管,主要為了避免泥巴沾上變速線影響到變速,而三條線之所以全部改到上管的上面,主要是為了方便騎士把車扛上肩,所以把上管下面的位置空下來方便選手扛車。


公路越野車的走線通常在上管的上方

5. 前叉強度 為了因應顛簸的路況,公路越野車的前叉也通常比公路車結實,也因此公路越野車通常會比同等級的公路車多一點點重量(大約300~500克)。

6. 齒輪比 在公路越野賽裡面,因為路況與障礙的關係,車速通常不會拉太高,而且得常常起步加速與爬過陡坡,所以車子的齒輪比通常會比公路車輕。大盤的兩齒相較於公路車常見的53/39,公路越野車會降為46/38; 飛輪則由23-11降為28-11不等。


大盤的齒數會比公路車少,齒輪比較低

正因為速度通常穩定,許多選手會把大盤改為單盤,或者甚至整台車改為單速,一方面降低車重,二方面避免變速的機械較容易出狀況。

Mash 兄弟們拿冠軍的單速越野公路車 – Cinelli Zydeco
圖片來源: : Cinelli.it

其實如果把公路越野車的輪胎換成一般公路車的輕量化輪胎,公路越野車就搖身一變成為公路車了!也許大家覺得公路越野車不過就是公路車的改造,不過經過這樣子的調整,就可以讓這樣一台跑車具備了林道越野的能力!看看下面這部短片的示範,就可以瞭解公路越野車的林道實力:

Local trails ala cx from Andy Wardman on Vimeo.

競賽與延伸的技巧

在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公路越野車幾乎是國民運動般的競賽。這種不受天候與地形限制的比賽(或者說,天候和地形越爛越好的比賽),競賽時間短又刺激,相當於公路繞圈賽的不羈狂野版。在美國,公路越野賽也通常和酒類飲料脫離不了關係,整場比賽根本就像開派對一樣開心,可以是健康洋溢的全家福活動,或者是三五好友挑戰極限的君子之爭。


圖片來源: RKP

公路越野賽從早期A點到B點的設定,演變至近來類似城市繞圈賽的形式。競賽大致上一小時內結束,不過短短三四公里的場地,通常包括柏油路、泥濘地、沙地、水坑、草地、樓梯、土丘,以及柵欄等人造障礙物, 再加上寒冷的天氣,讓這短短一小時的競賽如同SM一般又痛又爽快。

圖片來源: : SHEILA MOON / BIG SWINGIN’ CYCLES TEAM

相較於一般的公路繞圈賽,公路越野賽地形的變化延伸出不同的技巧與跑法,甚至出現類似BMX與土坡車等極限運動等級的招式。著名的比利時公路越野賽好手Sven Nys (史文尼斯)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即是BMX的背景。舉凡兔跳(Bunnyhop)、急轉彎、快速上下車等等,都是克服險惡環境的致勝關鍵。


圖片來源: : Cyclocross Magazine


圖片來源: : NY Times


圖片來源: : All Pics 4 U

下面兩部熱情洋溢的短片,剪接出公路越野賽的精髓:

最後

介紹完了公路越野車,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樣子的自行車設計真是超級賺到,買一台抵兩三台用,可以騎林道享受芬多精,又可以騎公路和摩托車拼個你死我活,如果找齊了幾個同好,甚至是颱風天過後來場河堤公路越野賽!碰巧要買一台又快又多功能的自行車的話,別忘了試試看公路越野車!

參考資料

Wikipedia: Cyclo-cross
Wikipedia: Cyclo-cross Bicycle
Cyclocross Magazine: CX Disc Brake Debate
Cycling News: UCI Allows Disc Brakes for CX

8 thoughts on “跨界公路與林道的公路越野車”

  1. 終於等到了!
    還想請問財哥
    不知道在輕齒比、寬胎的設定下,TCX爬坡方面表現如何呢?
    還有這些選手用的是登山車的卡踏系統嗎?
    (剛才google了一下cyclocross fixed gear,還真的有耶,太嚇人了!)

  2. 公路越野車真的是太賺到了, 一下是跑車, 換個輪子後就變成越野車. 說不定會變成接下來都市人的新玩具!

  3. 軸距與立管角度的改變也是特色之一喔!
    Cyclocross的後下叉比較長,前叉角度比較小,都有助於off road時的穩定度。
    不過有趣的是TCX的立管角度跟自家的公路車幾乎沒有太大的差異,說不定是另有考量囉!
    初次發言,賺到!

  4. @阿丟,
    上個月去舊金山,就發現騎cyclocross的人變多了,fixie的人有少一些。

    @ZhouYingMing,
    TCX輪組換一下,爬坡就很讚了。原廠給的輪組嫌重。一般比賽是用登山車的卡踏系統沒錯。

    @Hugo,
    賺到, 同意!!

    @500,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 看了幾間大廠這幾年的cyclocross車(Trek, Ridley, Specialized, Focus, Colnago etc.), 發現幾何都和公路車很接近了, 所以就沒把這個差異列出。猜是近代的比賽強調衝刺,所以車架幾何等設計會把重點放在這方面需求。賺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