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roica 2009 介紹短片

由於L’Eroica年年參加人次太多, 而且似乎與主辦人保留白色碎石路(原來這種路叫做 bianchi, 和義大利一單車廠名字相同哪)的活動主軸稍有背離,去年起規定參與活動的單車必須是1987以前的製品,而且變速器不可以使用科技變把,看起來這樣子的規定,反而讓活動增色不少,原本想帶科技車參賽的朋友們,也紛紛順應規矩,帶著老單車一起前往義大利當起恐龍騎士。

活動過程基本上沒什麼競賽的氣氛,大家騎快的目的通常只是想要快點抵達關卡,好好享受美酒佳餚。兩百公里的碎石路,外加可怕的上下坡,說起來也不算輕鬆,路途中車友們也會發揮患難精神,互相發行騎車推推卷,幫氣數用盡的夥伴們加把勁。

看過影片,決定這輩子一定至少要去參加一次,也許湊一團大家一起去兜兜風吧!

殭屍記者

殭屍(zombie) 是西方六零年代以降不朽的流行文化之一,從人類對死亡未知的恐懼,以及死而復生的幻想,發展出這種具備鬼魅色彩的恐懼象徵。喬治羅密歐編導的殭屍三部曲,奠定了近代西方殭屍的幾項要素,包括形體破敗,走路很慢,認知能力退化到只剩下進食的慾望,而且最愛吃人腦。關於殭屍文化,可以參考殭屍大鬧舊金山文後補活死人之夜,以及像這樣子市售的裝飾品

關於記者的這個身分,時下的界定似乎只剩下有沒有領新聞媒體的薪水,有了網路,人人都報起新聞來了。時逢網路媒體蓬勃發展,部落格與微網誌這種群眾媒體,較傳統新聞媒體更提供了即時、多元與事件規模的資訊 – 從好友的Facebook狀態,可以得知剛剛哪裡發生了地震,地震時各地的感覺有什麼不同,以及住在哪些地方的朋友們感覺到了這個地震。換句話說,新聞的這幾項重要的元素,這些免費的新媒體可以說全部包辦,傳統媒體僅存的(或者說吃虧的),就是編輯台這邊審核的機制(或者說這種一言堂的天限),如果要吸引我讀報和看電視新聞,必須是文字結構良好,內容具備縱深與廣度,可以幫助我有組織了解一個事件的內容。

當然,即便如此,傳統媒體的閱聽人其實一直在下降 – 遠從二次大戰之後其實訂閱率就一路衰減,網路媒體只不過是臨門一腳,加速傳統媒體衰亡的新工具。也許傳統媒體的職業價值不在,或者說,為了吸引讀者,新聞媒體漸漸加入娛樂的成份,打開報紙就像是看電影一樣,動作、犯罪、愛情與喜劇的類型成份越來越明顯。

媒體也是要求生存的,灑狗血這種程度上的差異我想就不去質疑了,但是新聞最基本的價值 – 真實性,就需要去好好要求了,殭屍記者的出現,指的就是這方面的新聞價值開始動搖。之所以稱為殭屍,指的就是記者的認知能力退化,對事件的觀察剩下猜,只知嗜血而不知研究與觀察。面對閱聽眾,報導內容似乎也是一副想把大家腦袋啃食殆盡,事件內容亂講一通,當大家是家畜般的聽話好宰,或者是只想把村民教笨,跳過邏輯思考,直攻本能原慾。殭屍記者最棒的例子就是,例如 這則新聞主軸以算明牌式的分析,教大家迷信的處世之道,或者這則新聞把自行車車速過快致死的案例,用殭屍純猜測的方式,嚇唬大家新科技會害死各位。不少電視新聞這種看圖說故事的更別提了,訪問一律以智障風處理,畫面排版也是到處跑馬燈,根本是幼童剪貼簿的跳躍性組成。只看新聞的話,真的會懷疑這個社會的平均教育程度是不是只有幼稚園,或者說,根本是一群行屍走肉,拿著攝影機和麥克風,嘴裡喃喃 “brain~~~~”。說他們像小朋友或肢能障礙的話,那就是忽略了小朋友的創意與純真,以及肢障朋友的現實困難,非常不敬,所以跳過”幼稚記者”、”智障記者”這類名詞。想一想還是殭屍記者最貼切了。

這篇部落格文章的存在目的純粹是嘴貧,用意是活絡一下貝哥哥指南開站最初的尖酸風格。嘖嘖,新聞報這麼爛,手上還敢拿這麼貴的器材?

The Who 大風車!

論舞台魅力,The Who絕對是近代音樂表演類數一數二強大的組合,四個團員都是爆炸性驚人的表演者,組合在一起當然也就發生強大的化學作用。表演方面,主唱的招式是甩麥克風,貝斯手取代不少吉他solo的工作,鼓手像肖仔一樣東敲西打,而最可怕的當推吉他手 Pete Townshend 的大風吹。事實上,彈吉他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招式是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要克服大風吹的時候會打到手心理障礙… 事實上,連Pete本人都會中招了,更何況是我們這些模仿貓。

大風車怎麼使用?先來看看 The Who 顛峰時期的表演:(趕時間的話,快轉到1:50處)

事實上,現場表演的尾聲,舞台上的幾位先生會合作砸吉他、戳音箱、踢爛鼓組,原則上就是濁水溪公社的前輩:(影片這個算是比較客氣的,吉他還有全屍)

常常是這樣子在砸: (趕時間的話快轉至2:00處, 注意: 影片有點大聲)

會想到The Who是因為日前風靡全美的超級盃美式足球最後決賽,The Who負責今年中場的表演,鼓手和貝斯手凋零了之後,氣勢難免打折,不過還好,招牌大風車還在!

嗯… 看完Super Bowl的Half Time Show之後,深深體會搖滾這樣一個跨越世代的音樂類別… 或者說,搖滾樂本身就是適合各個世代年輕人血氣方剛的旋律。從影片裡面可以看到,唱到70年代初問世的 Won’t Get Fooled Again 一曲時,全場觀眾大合唱相當high,這樣子的作品只能說是不朽了。